抗疫大思政|中法学院施奇伟老师推出“核酸检测中的流体力学”
发布日期 : 2022/04/08
浏览次数 : 555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借鉴法国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数理基础、创新实践、人文综合素养以及解决跨学科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面对突如其来的封控,学院迅速反应,全面切换线上教学。中法学院教师积极思考,运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思考将专业知识与抗疫元素融合,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巧妙融入抗疫科学,搭建数值模拟实验

  2022年春季学期,学院本科三年级开设 《流体力学基础》课程,主讲老师为学院基础阶段施奇伟老师和王少博老师。自3月9日起转为在线教学,而原计划安排的动手实验内容不适合在线进行,在全国与交大抗疫精神的感动与启发下,为了让学生深切理解抗疫一线人员的辛苦与无私奉献,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善于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的科学精神,施奇伟老师奇思妙想,将“抗疫”细节融入课堂教学,经过与学生的沟通,他结合最近大家经常要做的核酸检测,构思搭建了一个核酸检测中的流体力学数值模拟项目。


  日常核酸检测中流体力学的“大学问”

  最近大家都在做咽部的核酸测试,每次在做咽部采样时,防疫人员的棉签拭子都要抹两三下,并且要滑动比较长的距离,有时会引起咽部的不适感,甚至会引起被测人员的不满。这让施奇伟老师陷入了思考并受到了启发,一方面这个采样过程可以用作流体力学的模拟项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来解释采样动作与采集粘液量的关系。这样,学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流体力学现象,不仅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防疫工作的复杂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动力学分析

  在将核酸采样中的棉签拭子采集咽部粘液过程列为数值模拟项目后,施奇伟老师引导学生用表面张力、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和开放体系流体力学等概念来分析解释为什么咽拭子采样需要在咽部滑动2-3次。

  ▲ 施奇伟老师在线上授课


  咽拭子采样过程数值模拟项目的法语介绍


  数值模拟中,拭子被简化为圆柱体,直径3毫米,内部的孔隙率为40%,采样后空隙可充满粘液。在分析中,学生可充分考虑咽部粘液密度、动力学粘度、表面张力系数,粘液在口咽腔壁的分布、采样毛细现象等因素,模拟计算出咽拭子抹的次数和长度,与采集的粘液量之间的关系。



  模拟实践,让“抗疫精神”刻在学生骨子里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目前包括棉签拭子模拟的多个数值分析小项目已经开始启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查阅文献、编程计算、更加仔细观察体验核酸检测的过程细节,也深刻认识到核酸检测流程的复杂性以及结果分析的难度。相信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能了解到流体力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将对防疫人员增加几分理解与尊重,并能更好地配合防疫工作,早日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

  中法学院教师秉持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与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同向而行

  协同将每一堂课转化为

  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