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文化课|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产业发展部负责人沈玉玲受邀工程师文化课讲座
责任编辑 : tc
发布日期 : 2021/11/19
浏览次数 : 1333
       2021年11月17日下午,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产业发展部负责人沈玉玲博士给中法学院大三的同学们带来“智能制造时代下的挑战与机遇”线下讲座,结合最新的产业动态,与大家分享她对于智能制造的思考。
      讲座主要围绕四大主题进行: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的发展沿革、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与认识、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新能源产业的机遇。
      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由17家企业组成,重点布局三大产业集群: 锂电池、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在简单梳理了工业革命发展路程之后,沈老师指出,目前行业需求与技术创新已助力全球制造业发展进入4.0智能化阶段,新老技术周期更迭,制造业基础被重塑。快速变动的人力成本上升产生了智能生产的需求,物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创新带动了产业变革,出现了一批智能工厂,智能物流、C2B等新模式,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生产效率再次提高。
      智能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然而不同专业领域对“智能制造”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机械领域或许更侧重于“加工过程”,控制领域则更多聚焦于“装配过程”,流程工业用五级来定义智能制造“自动化制造、安全制造、自适应制造、最优化制造、自组织制造”,而数据领域则更多理解为通过数据形成知识,并用于解决问题。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它贯穿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它是管理思维、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是一种价值的创新,其核心思想是信息物理系统(CPS)。沈老师分享了行业内若干先进案例,例如:航空产业钻铆机生产商宝尔捷、钢铁、机械装备制造、医疗设备、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领域的灯塔工厂等。
       在竞争激烈的商界,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高成本压力:用户信息获取、松散管理决策、售后服务组织、产业资源整合、产业组织、数据挖掘分析等。在双碳背景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将受到影响,如何应对挑战并把握住新能源产业的机遇,电力、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在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沈老师提出,中国被卡脖子的技术及装备不仅仅局限于大家相对熟悉的“芯片”行业,在工业界,高端传感器、高性能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电液伺服控制部件、磁共振射频功率放大器、新型超导材料、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等都是我国亟需攻克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意义。她呼吁中法学院的同学们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及意义,未来舞台广阔,前途可期。
      工程师文化课是中法学院的校企合作特色课程,旨在通过讲座、企业参观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各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前沿技术,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体系,为专业选择和确立职业目标提供指导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对国家民族的全局观,增强家国情怀与职业素养。
 
  注: 沈玉玲,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产业发展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