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从0到1的技术,做1到100的产品,给这位优秀留学生点赞!
发布日期 : 2024/04/23
浏览次数 : 177

从2017到2024,从金秋到春日,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2017级的同学们褪去青涩、收获稳重,完成了在法语和工科世界的徜徉,迎来一段旅程的终点。2000多个日夜,酸甜苦辣、抑扬顿挫,回味起来,都是成长的足迹。

在毕业季来临之日,学院特别推出“2024届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系列报道,感受青春的涌动和力量,引领更多同学奋力奔跑、逐梦未来!

本期,让我们走进2024届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留学生)Thomas XIONG(熊元科),看看他6.5年的成长故事。 


人物白描

Thomas XIONG

熊元科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4届硕士毕业生


毕业去向:上海交通大学读博深造


荣誉奖项

◾2024届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留学生)

◾第三届多多光明母港农研大赛三等奖

◾中法工程交流学会二等奖

◾2022年校运会排球冠军

◾2023年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奖(集体奖)获得者




成长故事


1999年,熊元科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华裔家庭,父母宽松自由的培养方式养成了他独立自主、无拘无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性格。


      2017年,熊元科经过层层笔试和面试,以“优等”评级(Mention Très Bien)通过了法国高考,进入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熊元科的家族,自上世纪初开始留学法国,并逐渐在那里定居下来。他的家族成员包括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法国国家功勋勋章获得者、材料学家熊有德等。受到家族科研氛围的熏陶,进入大学以来,他便时刻想着在科研方面“搞点事情”。



步步为营,在能源领域开展多样化实践


熊元科对能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院6.5年的学习期间,结合学院安排,他参与了多样化的科研实践。

大三时,熊元科在法国工业和医疗气体供应商液化空气集团上海研究中心进行认知实习,这段经历丰富了他对能源与能耗的认识。进入大四,他选择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翟晓强教授作为科研导师,完成了关于不同季节能量需求的毕设论文。

硕士一年级时,在翟晓强教授的指导下,熊元科加入上海交大与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合作的科研项目。他针对建筑空调能源系统的节能问题,制定了机器定位和识别的有效解决方案,并成功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这些实践经历为他后续的科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种菜,工科生的一次跨界尝试


硕士二年级时,熊元科对垂直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学院老师介绍,他加入上海交大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鲍华教授领衔的“生生不息”战队,与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机械工程与动力学院的博士、博后们参加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在崇明岛的集装箱里,熊元科和队友们种上了三茬“翠恬”生菜,与其他来自京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几支“农业劲旅”进行“春耕”较量。



垂直农业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探索一种“不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将农业作物移植到集装箱,人为调控光、热、水、气、肥等环境要素,考验种植者对集装箱内软硬件的把控,这牵涉到工科、计算机等多领域的知识。

多多农研比赛的初衷之一就是集中最强大脑,攻克能耗问题。能耗恰好是熊元科的专业领域,而软硬件,又是元科非常感兴趣且一直在探索的领域。

根据鲍华教授的指导,熊元科和队友们将集装箱看作一个建筑,将过去积累的建筑能源控制经验投射到集装箱垂直农场上,力图从建筑设计的角度重塑农学的概念。熊元科负责能耗优化,通过搭建云数据平台和算法分析,在保证生菜生长要素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通过三轮种植,熊元科和队友们研制出了数据管理平台,验证了生菜种植的环控算法。在大数据加持下,熊元科和队友们种得一轮比一轮好,终审时实现了产量+135%,耗能 -29.01%,烧心率也从43%降到3%。



 熊元科所在团队最终获得季军,他们接受了包括央视和南方周末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不少评审专家感慨,“如果多种几茬,冠军可能就得颁给工学家了。”




跨界融合,对未来有着无限畅想


熊元科对于“能源+农学+计算机”有着无限想象,比如,亲自上太空做太空能源系统,种太空蔬菜……

接下来,熊元科将继续在上海交大读博,研究植物工厂。经过多多农研大赛,熊元科感叹道:“原以为植物也是一种可标准化的研究对象,设置参数、跑通模型,那些绿油油的菜苗就会变成一堆数据。等到了实践中,才发现,工学和农学的结合,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他希望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继续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进一步拓展技能树,与学校的“优秀大脑们”去尝试0到1的技术,去经营1到100阶段的产品,为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全球气候问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