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FR EN
  • 学院概况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党群工作
  • 菁菁校园
  • 报考我们

【中法建交60周年】陈竺院士讲述中法情缘故事,关心青年学子成长

05.23/2024 178

2024年5月15日下午,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莅临我院,做客“卓越·法兰西”访谈栏目。此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联合举办。

 

陈竺院士与青年学子相聚一堂,讲述留法故事,并寄语青年学生,“青年人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留法学人的家国情怀,为国家的发展,也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陈彩莲、中方院长张文明、法方院长杜伯泽、党委副书记姚雪,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执行院长张寅,以及一众师生代表参加。

 

丁奎岭校长对陈竺学长莅临学院指导并与青年学子交流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要以此为契机,深化与法国的合作交流,推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步入新阶段。

 

 

张文明向在场师生作嘉宾介绍。陈竺学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曾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卫生部部长。陈竺学长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他的研究团队创建了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协同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临床转化研究的重大突破。

 

陈竺学长于1981年获得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液病学硕士学位,是著名血液学家王振义教授的弟子,后成为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血液科主治医师。1982年,受时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瑞金医院内科泰斗邝安堃的举荐,陈竺获得了当时鲜有的赴法住院医师名额,于1984年赴法求学,来到巴黎第七大学医学院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在任职一年外籍住院医师并取得证书后,攻读巴黎七大的“肿瘤发病学基础”博士学位。作为班里20名研究生中唯一一位来自非法语区的学子,他在求学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聪颖刻苦的他很快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深入学习文凭(DEA)考试中列全班第一。1989年1月,陈竺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在自己的论文册扉页上写下:献给我的祖国。同年6月,陈竺完成了博士后工作项目,准备和妻子陈赛娟按计划回国,有的老师闻讯后善意挽留,认为他们继续在法国的科研肯定会有灿烂前程,担心他们回国后的研究条件受限。尽管如此,陈竺还是毅然回国。

 

 

随后,陈竺院士接受青年学子的访谈。访谈由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黄沛琪、2022级本科生徐缘主持,从留法缘起、法语学习、留学归国、复合型人才培养、寄语年轻人等多个方面开展。访谈过程中,陈竺院士分享了几段重要的经历。

 

青年时期,他作为上海知青插队落户到江西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得到当地农民的养育,在农村的所见所闻、与当地农民的朝夕相处,奠定了他留学报国的“初心与使命”。因此当遇到重大决定时,他便会想起在农村的经历,立志“要为中国老百姓做些事”。

 

接到出国任务之初,陈竺有些信心不足,一方面在上海的职业生涯还刚开始,另一方面对于法语也不够自信。尽管受家庭氛围熏陶,加上平时注重外语文献的阅读,他已可浏览法语医学书刊,但听说能力还很薄弱。在犹豫之际,恰逢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邝安堃教授便激励他,“要向中国女排学习,要拼搏,要为国争光。”听闻此言,他意识到,赴法不仅是个人的意愿,更关乎学校、医院的荣誉和祖国未来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在瑞金医院内科各专业的轮转,还是参加本校的法语进修,以及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人员预备部进行四个月的沉浸式法语培训,他都全力以赴,在血液病临床诊疗方面进入学术殿堂,之后又在全国出国人员法语考试中取得了非法语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法期间,陈竺如饥似渴地钻研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夜以继日地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也在工作中广交朋友,与法国同事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法国学术界十分注重自由探索与团队合作,他深受浸染,既虚心向老师们求教,又在交流切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实验上的难题,得到同行们的赞许。法国科研人员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在“咖啡社交”的轻松氛围中,陈竺与朋友们在事业上互相启迪鼓励,文化上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尊重。陈竺院士提到,法兰西民族与中华民族有着很多共性,比如民族自豪感、独立自主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人际感情等,在友好交流中常会产生共鸣。实验室里有些老师和同学其实很早就得知他学成归国的决心,回国一年前,就有同事开始帮他搜集国内稀缺的试剂和实验器材,有一位导师还帮助他和陈赛娟从法国抗癌基金会争取到20万法郎的基金。由于研究思路的精心准备,加上这些珍贵的材料和资金,使得他们一回国就能在王振义先生的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初步建立起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体系,展开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转化研究,为后续争取国家科研项目支持奠定了基础。经过与团队同事们以及法国合作者们20余年的共同努力,终于使APL成为了第一个可被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此外,留法期间,法国基础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科学技术研究体制、较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为他日后服务国家科研机构管理、参与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倡导“健康中国”战略研究等提供了有益借鉴。

 

陈竺学长还提到,“在法国四年多,从来也没想过长期留在那里,总是希望早一点能够学成回国,我们年轻的时候接受的教育都是留学报国,这种信念一直是很坚定的。”学长的真诚分享赢得阵阵掌声。

 

 

访谈最后,青年学子对陈竺学长生动精彩的分享感触颇丰,他们纷纷踊跃举手提问,就复合型人才培养、国际组织胜任力等问题与学长进一步交流。陈竺学长认为,未来的医学、工程学一定是交叉的、融合的,除了专业知识,青年学生们还要注重人文经管法律等跨学科知识的涉猎,“有了广博的学科基础,才能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很多挑战”;青年人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力量,还需要培育沟通技巧、管理能力,拥有广阔的知识面。

 

 

陈竺学长最后总结到,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友谊源远流长,中法关系一直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他本人是中法关系的受益者,现在也成了促进者和维护者,希望当代青年们也要传承留法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赴法学习的机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法学习期间要多交朋友,和法国师生同事们“打成一片”;同时要心无旁骛、努力学习,树立雄心壮志,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开启基础理论研究新境界,推动颠覆性技术开发新突破,增强祖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建设科技强国,为民族复兴、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陈彩莲为陈竺赠送了手绘电子画。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大四学生周鼎送上法国国花鸢尾花。

 

 

通过此次与陈竺院士的面对面交流,青年学子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中法建交精神的内核,以及留法学人追求卓越、留学报国的精神品质。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学子们将常念强国使命、常怀赤子之心,积极主动架起中法友谊的桥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发挥上海交大力量!

 

 

学生感言

 

黄沛琪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丨研一

 

Q:作为今天的主持人,你对陈竺院士有什么印象?

A:首先,见到陈竺院士时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早已听说过他和夫人陈赛娟毅然回国报国的故事。他本人拥有卓越的科研成就,所以见到他时,我内心非常激动。其次,通过整个访谈,我发现陈竺院士不仅学识渊博、为人儒雅,还愿意真实分享自己的想法。他对青年学生寄予了很多亲切的嘱咐和期望,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Q今天访谈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A今天讲座中,陈竺院士提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关。他在八十年代去法国研学时,很少看到有来自于祖国的游客,如今法国已成为国人境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中法各方面务实合作深入人心,中国文化在法国受到欢迎和尊重。这反映了我们国家国力的逐渐强大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为海外游子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Q:用一个词来形容陈竺院士?

A:我会选择“榜样”这个词。陈竺院士不仅是我们中法学院学子在中法学术交流上的榜样,更是激励我们青年学子投身祖国建设、奉献青春力量的楷模。

 

徐缘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丨大二

 

Q:作为今天的主持人,你对陈竺院士有什么印象?

A:我觉得陈竺院士非常亲切、健谈。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在法国和归国后的经历,贯穿始终的是他深厚的爱国情怀。这深深触动了我们。对于我们提出的许多问题,他都细致地回答。

 

Q:今天访谈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什么?

A:印象最深的是陈竺院士在青年时期,犹豫是否去法国留学时,老师鼓励他要学习“女排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整个访谈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陈竺院士深厚的爱国情怀。他鼓励我们青年学子以天下为己任,认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Q:最敬佩陈竺院士的品质是什么?

A:我最敬佩的是他在知识上求知若渴的态度和居安思危的精神。无论是早期艰苦奋斗的条件,还是回国后艰辛创业的环境,他始终保持乐观,持之以恒地奋斗。他强调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态度,这些都体现了他的优秀品质。

 

Q:用一个词来形容陈竺院士?

A:我很难用一个词概括陈竺院士,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闪闪发光的地方。他有矢志不渝的爱国使命,有报效祖国的责任和担当,有作为一名科研人的孜孜不倦。所以整体来讲,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

 

Q:听完陈竺院士的分享有什么感想?

A作为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学生,我们应勇敢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希望在未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周鼎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丨大四

 

Q:听完今天陈竺院士的访谈,哪部分对你触动最大?

A:当采访者问陈竺院士如何做出回国的决定时,他说在留法的四年中,从未动摇过想回国的念头,这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中外合办学院的学生,我们很多同学都有出国交换的机会。虽然现在国家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在面对诱惑或国外势力影响时,我们还是需要坚定地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中第一位,在学成之后不忘回国造福家乡和祖国。我希望在未来的出国交换或工作中,时刻牢记这一点,始终把祖国放在心中。

 

Q:用一个词形容陈竺院士?

A:我会用“真诚”来形容陈竺院士。在访谈中,他提到下乡时基层群众对他的帮助,四十年后他重回曾经劳作的地方,看望一起工作过的伙伴们,这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包括他回国后进行的医学科学研究,在国家需要时毅然投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参与推动构建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初心都是造福大众,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所以,我想用“真诚”来形容他。

 

Q:听完陈竺院士的分享,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A:我未来可能很难做到像他那样伟大,但我会在自己的领域不断耕耘。我现在学习的是信息工程,希望在我的领域深耕,发光发热,尽我所能帮助国家科技的发展。在未攻克的难关上,为祖国和人民尽一份力。这就是我对未来的期许。

 

Q:今天听完院士的分享之后有什么感想?

A:我感受最深的是陈竺院士对青年学子的关心和指导。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和启发。他的勤奋精神,以及将个人价值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的理念令人印象深刻。

 

《卓越·法兰西》系列访谈

《卓越·法兰西》系列访谈为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等多家单位策划开展的系列人物访谈活动。该活动广泛邀请具有留法经历且在中法交流等领域作出一定贡献的杰出人士,与青年学子对话,展现留法杰出人士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的品格风范和家国情怀,发掘中法历史中饱含人性温度与生命体验的细节,激励上海交大青年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中法友谊的赓续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