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FR EN
  • 学院概况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党群工作
  • 菁菁校园
  • 报考我们
科研平台
Research Platform

学院教师与法国合作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兄弟学院、企业紧密合作,在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法语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建设了多个科研平台。

工业网络系统感知与控制研究平台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本平台以“现场级工业异构网络高效协同”为目标,基于国产CPU及自主定制操作系统,成功研发了支持大规模数据交互的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TSN)技术及其核心设备,包括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物联网网关、测试床及相关工业软件。突破了循环时间小于10μs(逼近理论极限)、抖动低于500ns、千余流量十毫秒级调度等系列关键技术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首批TSN产业链名录中唯一入选的网关设备。建成国内节点规模最大的TSN测试床,支持异构流量模拟、设备协议一致性和关键性能测试,并成功开发高效可扩展的网络调度配置一体化引擎等成套软件,实现高效便捷的自动配置生成与按需定制的配置操作部署。相关成果已在上飞、中控、中车、柳钢等10余家企业实现应用验证,正在为软件定义卫星、大飞机总装自动化测试等重大装备研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合作单位:“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工业网络系统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平台负责人陈彩莲,特聘教授, cailianchen@sjtu.edu.cn

01
智能装备动力学与感驱技术研究平台

智能装备是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传感与驱动技术是智能装备的关键基础,为能源开发、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基础工业与国防工业提供战略性技术支撑。本研究平台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国防科研、民用科研并重,围绕国家制造业和国防装备发展战略目标,开展智能装备系统动力学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等高水平前沿基础研究,包括微纳机电系统、表面力学与功能器件、柔性驱动与传感、微振动与控制、磁悬浮检测理论与技术、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技术等,首次提出飞秒激光干涉方法用于超高频率、极低振幅的振动测量和动态成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在复杂装备系统设计、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航天装备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核动力关键装备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前来开展合作研究、委托开发和分析测试,为智能装备的发展、国防装备的自主研制、航天器与制造装备的技术进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合作单位:机械系统与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

平台负责人:张文明 ,特聘教授,wenmingz@sjtu.edu.cn

02
中子科学研究中心

中子科学研究中心是上海交通大学校级研究平台,依托中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致力于发展中子大科学装置先进无损表征技术,大力推动中子技术在航天航空、核电国防、化学化工、生物医学、高铁船舶以及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突破工程技术瓶颈,探索前沿科学疆界。中心与中国绵阳研究堆深度合作,建设有冷中子高分辨应力谱仪“河图”与超长多模式中子小角散射谱仪“洛书”,并拥有原位电镜、原位微纳力学平台、X射线衍射仪等完备的先进表征设施,同时与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法国原子能署等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多位院士顾问团队指导支持,打造世界顶尖的中子散射材料表征多学科交叉平台。

合作单位:中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平台负责人钟圣怡,教授,shengyi.zhong@sjtu.edu.cn

03
清洁能源研究中心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战略,促进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聚焦氢能的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研究范围涉及氢能利用 - 燃料电池、氢能制取- 电解水以及清洁燃料 - 氨的电化学制取等领域,涵盖催化剂材料研发、膜电极-电堆制备、多相态多组分多尺度数值模拟、DFT 理论计算、深度学习在催化剂设计和电池寿命预测中的应用等多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构筑与机理研究
2. 燃料电池膜电极的传质机理研究、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
3. 锂介导合成氨系统优化与机理探究
4. 第一泛函理论计算揭示关键催化转化机理
5. 深度学习助力多元催化剂设计、电池气体流动研究和寿命预测

平台负责人魏光华,副教授,ghwei@sjtu.edu.cn

04
工业智能实验室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工业智能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立足于国家核电规划、数字化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以先进核电材料寿命与安全评价为目的的前沿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致力于多尺度模拟计算及软件开发、原位实验分析方法,利用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建模理论与方法,自主研发数理模型及代码,模拟和分析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过程的相互关联,从不同物理层次认识材料的服役行为,特别是力学性质,为重大设备的安全设计和运行提供支撑。

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反应堆压力容器(RPV)用钢辐照脆化、燃料包壳锆合金辐照腐蚀等核电关键材料的服役性能研究,积累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团簇动力学、相场、有限元等多尺度模拟以及加速器、原位透射电镜、三维原子探针、正电子湮灭、纳米压痕等宏微观实验方面的工作经验,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核集团领创等科研项目。

平台负责人陈良,长聘教轨副教授,邮箱liang.chen@sjtu.edu.cn

05
工程科学计算与数字孪生平台

工程科学计算与数字孪生技术是工程领域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平台以“核能动力等重大工程设计与运行支持”为目标,基于系统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提出新的计算框架、模型与方法,为这些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计算理论基础和相应的计算平台。平台研究方向涵盖科学计算、最优化、人工智能、数据同化、模型降阶、不确定性量化、中子噪声、在线监测与保护、故障诊断等多个领域,并在核反应堆工程科学计算理论和在线监测技术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面向国家先进核动力技术的重大战略需求和下一代先进核反应堆技术的前沿,平台致力于发展反应堆实时数字孪生和智能支持技术。围绕“算得快、算得准”的目标,系统性地开展理论建模、数值分析和专用软件研发,从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维度,为我国核动力装置的运行灵活性、机动性,以及“华龙一号”等国家重大核能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撑。

合作单位:“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反应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

平台负责人龚禾林,长聘教轨副教授, gonghelin@sjtu.edu.cn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