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FR EN
  • 学院概况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党群工作
  • 菁菁校园
  • 报考我们
张文明
特聘教授
wenmingz@sjtu.edu.cn
021-34208409
212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2013年分别在日本京都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做JSPS做特别研究员和访问教授。2019年-2021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2021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党总支书记,2023年3月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中方院长。

长期从事动力学设计与振动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30多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科学》、Advanced Material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多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荣誉奖励。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常务委员等。

教育经历

  • 2003 ~ 2006,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
  • 2000 ~ 2003,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 硕士
  • 1996 ~ 2000,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

工作经历

  • 2023 ~ 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院长
  • 2023 ~ 2023,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书记/院长
  • 2021 ~ 2023,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书记 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书记
  • 2021 ~ 至今,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 理事长 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 理事长
  • 2020 ~ 至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流动站  站长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流动站  站长
  • 2019 ~ 202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
  • 2017 ~ 至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特聘教授,副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特聘教授,副所长
  • 2014 ~ 2014,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化学院 访问教授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化学院 访问教授
  • 2013 ~ 2013,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化学院 访问学者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化学院 访问学者
  • 2013 ~ 2016,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2011 ~ 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处 流动项目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处 流动项目主任
  • 2010 ~ 2011,日本京都大学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 日本京都大学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
  • 2009 ~ 2012,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副教授
  • 2006 ~ 2008,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师资博士后、讲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师资博士后、讲师

研究方向

  • 【微纳机电系统】--微纳传感器与执行器、M/NEMS动力学、微纳机械谐振器、超高频振动测量理论及技术等
  • 【智能系统与器件】--智能柔性驱动与传感技术、软体机器人、振动能量采集技术等
  • 【转子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Power MEMS、气浮润滑技术、磁悬浮技术等
  • 【微振动与控制】--航天器惯性执行机构、卫星压紧释放结构、柔性管路系统、核电装备微振动与控制技术
  • 【精密测量与智能检测】--微纳米尺度的力学表征、磁悬浮检测理论与技术、高机敏测量技术
  • 【表面力学与功能器件】--表/界面力学、褶皱失稳力学设计、微纳米褶皱图案转移技术、功能性表面器件
  • 【仿生与接触力学】--仿生黏附、接触动力学、仿生减振理论及技术
  • 【可靠性设计理论及技术】--动态可靠性失效理论、激光雷达MEMS微镜可靠性

科研项目

  •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能量采集***”,负责人 , 国家级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港澳台科技合作项目“局域共振声学超材料结构动力学设计理论与环境声能采集方法研究”,负责人 , 省部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组织微纳米褶皱结构动力学演化机制与调控方法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仿生机理***”,负责人 , 国家级
  •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谐振微机电系统动力学设计理论与传感技术”,负责人 , 省部级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高敏抗磁悬浮检测机理、动力学设计理论与调控方法”,负责人 , 省部级
  • 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叶端定时***”,课题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燃气轮机转子系统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振动与控制”,学术骨干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快速滚动自组装软体机器人主动变形机理、动力学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微机电系统动力学”,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型抗磁性轴承稳定磁悬浮机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大行程静电驱动纳米定位系统耦合动力学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负责人 , 省部级
  • 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项目“微机械谐振器非线性参激振动机理研究”,负责人 , 省部级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微机电系统动力学”,负责人 , 国家级
  • 教育部高等院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复杂环境下微机械谐振器的能量耗散机制与控制方法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静电驱动纳米定位系统的微扰动作用机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机械能量采集动力学与振动控制”,负责人 , 国家级
  • 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项目“纳米定位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溯源与控制”,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大型装备中动力学非线性耦合机理”,学术骨干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转子系统气体轴承的高阶滑移机理、尺度律及动力学特性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多场耦合作用下静电MEMS器件失效机理、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项目“超高速微转子系统薄膜润滑机理研究”,负责人 , 省部级
  •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微型智能化慢性脊髓压迫器研制及应用”,合作方负责人 , 省部级
  • 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项目“微转子—气体轴承系统动力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静电驱动微机电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数激励静电驱动微机电系统的非线性振动与控制”,负责人 , 国家级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超高速、超微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与控制”,主要完成人 , 国家级

论文信息

  • 《MEMS/NEMS谐振器技术》
  • 孟 光,张文明.《微机电系统动力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国家科学出版基金资助)
  • 严博,武传宇,张文明. 《低频磁刚度非线性隔振理论与方法》,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
  • 吴志渊,赵林川,颜格,胡海峰,杨志勃,张文明.转轴-轮盘-裂纹叶片耦合系统的叶尖振动特性.航空学报,2024,45(4):628346.
  • 刘春程,方肖勇,李修远,吴佳豪,张文明. 电磁MEMS 微镜贴片封装残余应力测试与特性研究.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3, 6: 18-25.
  • 赵林川, 陈泽文, 邹鸿翔, 孟光, 张文明. 机械能量采集动力学调控方法. 力学学报, 2023, 55(10): 2094-2114.
  • 邹鸿翔,苏昌胜,赵林川,张文明,魏克湘. 波浪能量采集及自供能海洋无人机电系统研究进展. 力学学报, 2023, 55(10): 2115-2131.
  • 陈帅, 胡开明, 严淑珍, 马天骄, 邓心陆, 张文明, 印杰, 姜学松. 基于光敏层动态调控金属褶皱. 科学通报, 2023, 68(4): 296-297.
  • 邹鸿翔, 李猛, 赵林川, 肖俊, 杜荣华, 魏克湘, 张文明. 抗冲击车路能量收集减速带设计与自供能交通管控.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0): 72-82.
  • 吴志渊, 闫寒, 吴林潮, 马辉, 瞿叶高, 张文明. 旋转裂纹叶片-弹性轮盘耦合系统振动特性. 2022, (9): 625442. 【封面论文】
  • 杜荣华, 朱胜亿, 魏克湘, 张文明, 邹鸿翔. 交通环境能量采集及自供能交通设施健康状态监测研究进展. 仪器仪表学报, 2022(3): 3-23.
  • 杨涛, 周生喜, 曹庆杰, 张文明, 陈立群. 非线性振动能量俘获技术的若干进展. 力学学报, 2021, 53(11): 2894-2909.
  • 邹鸿翔, 郭丁华, 甘崇早, 唐曙光, 袁俊, 魏克湘, 张文明. 磁力耦合道路能量收集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力学学报, 2021, 53(11): 2941-2949.
  • 鞠震昊, 闫寒, 尤罡, 张文明. 冲击环境下航天器电磁自锁阀锁闭特性研究.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1, 19(6): 89-96.
  • 赵林川, 邹鸿翔, 刘丰瑞, 魏克湘, 张文明. 压电与摩擦电复合型旋转能量采集动力学协同调控机制研究. 力学学报, 2021, 53(11): 2961-2971.
  • 赵林川, 邹鸿翔, 高秋华, 颜格, 吴志渊, 刘丰瑞, 魏克湘, 杨斌, 张文明. 低频不规则振动能量采集的磁调制轨道设计、动力学建模与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0, 50(12).
  • 闫寒, 张文明. 微纳通道谐振器测量与表征中的动力学问题研究. 力学进展,2019, 49: 201903. 【特邀综述】
  • 邹鸿翔 张文明 魏克湘. 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动力学设计与性能研究. 固体力学学报, 2019, 40(5): 381-389.
  • 胡璐, 闫寒, 张文明, 彭志科, 孟光. 黏性流体环境下 V 型悬臂梁结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力学学报, 2018, 50(3): 643-653.
  • 张文明, 闫寒, 彭志科, 孟光. 微纳机械谐振器能量耗散机理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 2017, 62(19): 2077-2093.【特邀综述】
  • 李源霜, 李汶柏, 张文明. 大型椭圆振动筛空心裂纹转轴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2): 46-51.
  • 张厦, 张文明. 微机械谐振器可变锚点结构能量耗散特性分析.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5, 35(5): 39-42.
  • 刘素娟, 齐书浩, 张文明. 静电驱动裂纹微悬臂梁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13, 32(17): 41-45.
  • 齐书浩, 刘素娟, 张文明. 低雷诺数下微型四旋翼飞行器气动和振动特性分析.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3, 33(5): 53-57.
  • 彭志科, 孟光, 张文明. Volterra级数与摄动法的内在关系研究. 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中文版), 2013, 43: 494-499.
  • 邓杨, 彭志科, 杨扬, 孟光. 基于参数化时频分析的非线性振动系统参数辨识. 力学学报, 2013, 45(6): 992-996.
  • 张文明, 孟光. 随机表面粗糙度对 MEMS 径向气体轴承性能的影响. 振动工程学报, 2012, 25(1): 60-63.
  • 魏克湘, 孟光, 张文明. 基础简谐激励下匀速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的振动稳定性. 振动与冲击, 2011, 30(4): 42-46.
  • 张文明 孟光 魏克湘. 参数激励下静电驱动微机电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力学学报, 2009, 41(2): 282-288.
  • 张文明, 孟光, 周健斌, 陈杰宇. 参数激励下静电驱动MEMS共振传感器的非线性动力特性研究. 力学季刊, 2009, 30: 44-48.
  • 张文明, 孟光, 陈迪. 微转子系统径向气体轴承特性. 机械工程学报, 2008, 44(5): 25-33.
  • 张文明, 孟光, 陈迪. 微型旋转机械轴承研究进展. 振动与冲击, 2008, 27(5): 27-31.
  • 周健斌, 孟光, 张文明. 微机电系统径向气体轴承特性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07, 26(9): 30-33.
  • 张文明, 孟光. 超高速微转子系统磨损特性的研究. 摩擦学学报, 2006, 26(2): 155-158.
  • 张文明, 孟光. 微机电系统磨损特性研究进展. 摩擦学学报, 2005, 25(5): 489-494.
  • 张文明, 孟光. 静电微电机微转子接触动力学特性分析. 力学学报, 2005, 37(6): 756-763.
  • 孟光, 张文明, 等. 《动力学、振动与控制新进展》, 北京: 宇航出版社, 2006. (章节)
  • 张文明, 孟光, 等.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of Chaos Theory in Modern Sciences, 2011, Science Publishers. (章节)
  • 张文明. 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2011,北京:化工出版社. (章节)

专利著作

  • 准零刚度振动控制-能量采集系统,2024-04-05,2023118730309
  • 纳米管与PDMS复合柔性光响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24-03-08,202311773203X,李修璇;周峻峰;赵天予;董芷淇;胡开明;易志然;张文明;
  • 一种仿眼波浪能量采集器,2021112058450,邹鸿翔;郭丁华;赵林川;甘崇早;陈泽文;张文明;魏克湘;白泉
  • 基于肌腱驱动的刚柔耦合变刚度仿生结构假肢手,2023-12-26,2023111189675,罗奇;罗永志;胡林;杜荣华;魏克湘;
  • 面向气体检测的长短焦凸透镜式光学扩束准直方法及系统,2024-01-26,2023112354256,赵天予;周峻峰;董芷淇;李修璇;胡开明;张文明
  • 自供能三维轨迹传感地板,2021114851131,赵林川;廖新文;刘萌;张文明;江才圳;廖曦;魏克湘;
  • 一种高灵敏度、低噪音的数字水听器及其使用方法,2024-01-06,2023113922406,陆海丰;陈伟;杨再建;邵磊;魏星宇;张文明;
  • 用于光谱法气体检测的机械调谐式柔性光栅分光装置,2023-12-19,2023112354241,赵天予;胡开明;张文明;李修璇;董芷淇;周峻峰;
  • 基于脉冲激光干涉的超宽频振动测量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多通路式抗磁悬浮细胞质量密度检测微流控芯片
  • 多通路式抗磁悬浮细胞质量密度检测微流控芯片
  • 一维有序柔性微纳可控制特征参数褶皱结构制备方法
  • 多自由度变刚度的模块化柔性驱动器及仿生机器人
  • 光学矢量网络分析仪及超高频测量方法
  • 高次谐波体声波谐振器及游标频移式生物传感器
  • 自监测电芯膨胀压力的电池包
  • 无金属电极高次谐波体声波谐振器及制备、性能测试方法
  • 基于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的MEMS水听器
  • 准零刚度隔振与指向一体化平台
  • 面向微振动控制平台的可调间隙两自由度球铰
  • 束聚悬臂支撑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 负载自适应电磁准零刚度隔振装置及方法
  • 自调平六自由度准零刚度隔振台
  • 基于变刚度柔性折纸机构的扑翼飞行器
  • 超快脉冲激光干涉系统的等效波长校准装置及方法
  • 基于超快脉冲激光干涉的混频测振装置及方法
  • 仿生扑翼飞行器刚度自适应双层膜结构翅翼;
  • 三自由度关节及其柔性变刚度空间机械臂
  • 基于锁相放大的脉冲激光干涉测振方法
  • 基于连续波激光的脉冲激光干涉等效波长校准装置及方法
  • 电芯内部集成柔性压力监测传感器的锂电池
  • 电芯内部集成柔性温度监测传感器的锂电池
  • 单向薄膜阀型仿生扑翼机自适应气动力调节翅翼
  • 自生长柔性变刚度机械臂空间跨尺寸目标自动捕获控制方法
  • 单层锗基石墨烯低温后固化转移方法
  • 微小行程磁锁式自锁阀阀芯运动状态监测方法
  • 一种用于危险路段的自供能道路健康监测系统
  • 旋转叶片叶尖定时传感器动态标定装置
  • 微纳米尺度界面褶皱形貌的表征实现方法
  • 双转子叶片复合故障模拟试验台
  • 可编程力激励叶片振动测试装置
  • 轴-盘-叶片非轴对称旋转机械振动响应预测方法
  • 基于光学转角测量装置的MEMS微镜高温可靠性测试方法
  • 易穿戴柔顺关节运动发电机
  • 表面褶皱机械复合光栅系统及调谐方法
  • V型快速变刚度柔性抓手
  • 基于几何变刚度的柔性驱动器及其多重耦合变刚度方法.
  • Halbach阵列式抗磁悬浮细胞密度检测与分离装置及方法
  • 基于抗磁悬浮原理的流式缺陷检测方法
  • 一种舱门展开力矩自动测量系统
  • 适应复杂激励的无接触传动摩擦-电磁复合波浪能量采集器
  • 背戴式四驱人体运动能量采集装置及人体增强装备
  • 基于大面积修复薄膜转移-加热治愈的微纳米褶皱祛除方法
  • 界面可控型无分层式多层级石墨烯共形褶皱及其制备方法
  • 适合脉冲式激励的电磁-摩擦复合路面能量采集器
  • 自适应干性吸附-脱附功能化气动柔性抓手
  • 动态抗磁悬浮多维度密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一种升频式电磁-摩擦串联复合波浪能量采集系统
  • 一种仿生软体翻滚机器人
  • 舱门展开力矩自动测量装置
  • 真空吸附式锁定关节的气动软体抓手
  • 弯曲型变刚度自传感式气动软体驱动器
  • 一种电极形状调控的高超声波收发性能CMUTs
  • 海尔贝克阵列式磁悬浮密度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 具有频率和位移放大作用的小型风能采集器
  • 一种智慧型海上风电运维船结构
  • 磁场耦合波浪能量采集器
  • 可调灵敏度的弱耦合谐振式微加速度计
  • 自锁式刚软耦合机械抓手
  • 变刚度内骨骼刚软耦合机械手指
  • 基于PVC Gel的自反馈三稳态变刚度微振动隔振装置
  • 基于人工肌肉的柔性抓手
  • 基于人工肌肉的括约肌假体
  • 基于介电弹性体的自主滚动软体机器人
  • 基于介电弹性体的可调刚度支撑装置
  • 介电弹性体主动隔振空气弹簧
  • 一种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
  • 磁力边界约束增强的宽速域压电式风能采集器
  • 多向蠕动软体机器人
  • 基于褶皱形成原理的石墨烯力学性能同步表征实现方法
  • 宽速度域磁力耦合压电风能采集器
  • 介电弹性体机械腕关节
  • 基于抗磁悬浮原理的离心式密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双向多稳态介电弹性体驱动器
  • 冲击增强型介电弹性体振动器
  • 惯性执行机构刚柔耦合微振动隔振装置
  • 基于仿生鱼的流致振动能量采集装置
  • 多向磁拉式双稳态振动能量俘获器
  • 磁力式多稳态介电弹性体换能器
  • 抗磁悬浮双稳态振动能量俘获器
  • 振幅放大叠加振动能量采集装置
  • 基于振动加载装置的振动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 多频耦合振动能量俘获器
  • 半主动调频振动能量俘获器
  • 双稳态电气连接转换装置
  • 条形工件表面缺陷全方位视觉在线检测系统
  • 自发电防雾霾空气过滤装置
  • 基于双稳态的无接触磁力式振动能量俘获器
  • 压电俘能与主动减振集成装置
  • 基于双稳态结构的电子设备姿态调整器
  • 一种自供能智能运动鞋
  • 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的滚动压迫俘能装置
  • 一种环隙式纳米砂磨机
  • 复杂几何边界下微流体器件中气体滑移流动的计算方法;
  • 基于Modelica语言的泵车臂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
  • 自供能智能减振器
  • 基于挤压式受力的磁流变弹性体主被动一体减振器
  • 非接触式微转子振动位移的激光测量方法

学术/社会兼职

  • 《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青年编委
  •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编委
  • 《固体力学学报》,编委 《机械强度》,
  • 《机械强度》,编委
  • 《力学季刊》,编委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 《Applied Sciences》,编委
  • 《Active and Passive Electronic Components》,编委
  • 《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编委
  • 《Journal of Sensor Technology》
  • ,编委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专刊“软体驱控中的力学问题”客座编辑,2023
  • 《力学学报》专刊"振动能量采集与振动控制"客座编辑,
  • 2023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专刊Multistable systems 客座编辑,2021
  • 《Acta Mechanica Sinica》专刊Vibration energy harvesting: from micro to macro scale 客座编辑,
  • 2020 《固体力学学报》专刊"能量采集理论与器件力学设计"客座编辑,2019
  •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副理事长
  • 中国力学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
  • 上海市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 ASME结构与系统动力学及控制(DCSS)技术委员会,委员
  • 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获奖信息

  • 2024年 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最佳导师奖
  • 2023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导师奖
  • 2023年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9)
  • 2023年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4)
  • 2022年 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最受欢迎教师奖
  • 2022年 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2)
  • 2022年 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排6)
  • 2020年 上海交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20年 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
  • 2020年 华为公司优秀技术成果奖
  • 2020年 ASME能量采集技术领域最佳论文荣誉奖(BEST PAPER AWARD)
  • 2019年 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最佳导师奖
  • 2018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
  • 2018年 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最受欢迎教师奖
  • 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
  • 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 2016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2016年 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最受欢迎教师奖
  • 2015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2)
  • 2014 年 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 2013 年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2012年 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A类)
  • 2011年 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 2010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
  • 2010年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
  • 2010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
  • 2005年 国际机械工程与力学学术会议ICMEM优秀论文奖

荣誉信息

  • 2023年 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 2022年 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 2018年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 2015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2)
  • 2008年 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
  • 2006年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 2023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2016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班主任
  • 2016年 上海交通大学十佳班主任
  • 2011年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 2014年 上海市曙光学者
  • 2019年 上海市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
  • 2013年 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