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至20日,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成功举办了2024年高中生暑期研学挑战营。本次挑战营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东北育才学校、上海中学等50余所全国重点高中的97名优秀学子参加。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武超在学森挑战营开幕式上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郑成出席学院“登峰营”开幕式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副教授张朝阳主持“登峰营”开幕仪式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巴黎高等电信学校双学位学生李柏涵分享在上海交大的学习生活
More
本次研学挑战营精心设置了“登峰营”与“学森营”两大特色班级,提供一个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科学前沿探索平台,帮助高中生跨越高中数理学习与工程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让同学们提前一窥大学专业的尖端领域,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志向和实践创新能力。
01
登峰营
登峰营的同学们深入学习了编程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水火箭”和“热带雨林”两个实践项目中。他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动手实践,探索工程项目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掌握了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
施奇伟副教授指导学生开展“水火箭”项目
张朝阳副教授指导学生开展“热带雨林”项目
02
学森营
学森营则巧妙地将人文情怀与科技创新融为一体,学院在安排同学们参观上海交大各大顶尖实验室之外,还组织了上海法式建筑寻访之旅。同学们探访了上海市科学会堂等历史地标,穿梭于上海的小巷弄堂,在城市漫步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温度,体验中法文化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的和谐交融。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参观
上海市科学会堂等地标参观
本次暑期研学挑战营特别设置了趣味法语课堂,由施亦超副教授讲授,带领同学们领略法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课程内容生动有趣,加深了学员们对法语语言结构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法语的浓厚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选择了自己心仪的法语名字,并亲手制作了名牌。
师亦超老师为学员授课
学员选择法语名字并制作名牌
通过本次体验营,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在人文与工程的交融中拓宽了视野,在实践中了解了工程领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未来大学的学习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学员们科学素养的提升,更是大学为促进中学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所做的积极探索。
学员说
姚智仁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
时代呼唤创新,人文点亮科学
作为一个志在工科的少年,暑假前的我一直有一个这样的疑问:在这个新时代,有什么品质能让人在新时代的科学创新路上走得远走得好。这份疑问,要到我走进学森挑战营后,才慢慢解开......
首先,做好科学创新要求我们着眼世界,锐意进取。我所在的“数理综合实践挑战营”不仅为我们科普了相当多的理论知识,更为我们介绍了现在国际上主要的飞机厂商,多角度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在随后的水火箭制作比赛中,我更是感受到了“一只脚”走路是行不通的,只有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都两手抓好,才能让个人达到经世致用的境界。
其次,做好科学创新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人文精神。百年交大,底蕴深厚。在这五天的行程中,无论是校史馆的参观还是黄浦校区附近的游览,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交大血脉中的中华文化。这种全人教育,会给我们学生带来长久的创新动力,让我们的科学探索
荣格说:“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人一生的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那么怎么才能不在这黑暗中走迷呢?我想,本次挑战营中我体验到的这种全人教育的理念就是一盏明灯,就是一份答卷。
黄敬淞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挑战营中的蜕变之旅
大家好,我是黄敬淞,无比荣幸地荣获本次学森挑战营的优秀营员称号。这段旅程中氤氲着不期而遇的惊喜与感动。在这里,我有幸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挚友相遇,从初识的羞涩到后来的相知相惜,我们共同在上海交通大学这片学术沃土上,拓宽了视野,也深刻反思了自身的不足。
回望初入营时的那份忐忑,再到面对重重挑战时的探索,每一步都见证着我的成长。但正是这些时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非凡力量。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彼此间的支持与鼓励,化作了前行路上的动力。
在挑战营的日日夜夜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更懂得了如何以谦逊之心,积极向他人求教。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如水火箭工程这样的项目时,我深刻认识到集体的智慧能让我们在探索的征途上走得更远、更稳。
此次学森挑战营之旅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且真挚的友谊,更在我的心田播种下了坚忍不拔的品质之种。我深信,这段非凡的经历,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照亮我未来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不断发现更好的自己,勇往直前。
邱雨晨
福建省龙岩一中
在"学森计划"这段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旅程里,我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学习之旅,我的目标不仅仅是享受夏日的悠闲,更在于努力掌握数学与物理的新知识,并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巧妙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段经历,如同一场知识的盛宴,让我收获颇丰。
课程的第二天,当我意识到Python对于水火箭的理论分析的重要性后,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视频平台,自学一门对我未来学习至关重要的技能——Python编程。我知道,数学与物理的深入学习,离不开计算机编程的辅助,而Python正是那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我独自坐在宿舍的书桌前,电脑屏幕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我专注的脸庞。哔哩哔哩上那些深入浅出的教程,成了我最好的老师。从基础的语法规则到复杂的函数应用,我一步步地啃着这块“硬骨头”。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暂停视频,反复思考,甚至动手尝试,直到豁然开朗。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我会熬到深夜,但那份解出谜题的喜悦,足以驱散所有的疲惫。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逐渐掌握了Python的基本操作,并开始尝试将数学与物理的知识融入其中。我编写程序来计算复杂的物理公式,模拟物理实验的过程,甚至利用Python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这种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过程,让我对数学与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看到了编程的无限可能。
时光转瞬即逝,但这段自学Python的经历却成为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项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自主学习、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这段经历都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自信的源泉。
王一然
上海中学
走过六月徂暑,我们带着期冀来到上交的七月朱夏。
活动伊始,我们游览了上交的校园,了解了上交的历史。独属于百年名校名高实严的学风扑面而来。随后几天,我们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深奥但引人入胜的物理知识;在数学课和仿生课上动手实践了代码的编写与运行;在趣味横生的法语课上,学到了简单实用的单词,邂逅了法兰西的悠长历史与浪漫情怀。
与此同时,由四五同学组成的小分队,也在行程的间隙,争分夺秒地推进着课题“发射小火箭”的进程。从构思到实践,从初始想法的夭折到新思路的开辟,从一筹莫展到随机应变,最终,每个小组都交上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7月20日的黄昏,东中院1-109的教室里,美好弥漫。在教授颁发奖牌的过程中,一声声温暖的赞扬与寄语循循传入耳际,猛然发觉,五天的时光已然接近尾声。回望,许多感受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句话—上交的校园是婀娜多姿的,
初见时,抱着对高等学府的憧憬与敬仰,迈入校园,我们感受到的是她的辽阔、优美而且高雅。当我们也像上交的学子一样,怀揣着类似学业的目标一样的东西,匆忙地穿梭于教室、食堂、图书馆之间,在晚上,伴着自习楼的灯光,于夜幕中试验时,我们隐隐地感觉到追求学术理想的忙碌与充实;到此刻,这个夏天故事暂且告一段落,幸福、满足、与不舍交汇,铸成上交在我们的青春里,留下的清新印记。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有志于推动我国工程强国战略的优秀学子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大家庭,共同探索科技前沿,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 宣传与招生办
文字 | 钟慧美
图片 | 辛欣、梁启琦、王宵、高润泽
排版 | 李颖琳
责编 | 周向雨
speit2013
http://speit.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