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从黄浦江畔到塞纳河边,从工业现场到联合国舞台,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校友们,以“卓越工程师”之名,在世界坐标系中标注出千姿百态的人生轨迹。
选择从无标准答案,但卓越必有共鸣。 “卓工职场说”系列将邀请不同届别、不同领域的校友(在校生),讲述他们的职业(实习)抉择逻辑、跨界突围经验,以及如何将中法双文化基因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他们的故事里,藏着给新一代卓工人的“成长密码”——
在首期推送中,校友郁立将带来他的就业故事。


校友档案

姓名:郁立
专业:机械工程
毕业年份:2022年
海外学习经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交换
就业单位与岗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压缩机事业部,技术研发工程师
七— —所(SMDERI)创建于1963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船用柴油机研发机构,先进船舶发动机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主依托单位,中国内燃机学会支撑单位,打造了实力雄厚的国家级舰船动力研发基地。
七— —所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齐全的专业配置,服务于机械、石化、能源、交通运输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总资产130亿元。
✦ 校友说
Alumni Story
✦
1
您为什么选择来到中船711所?求职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我与711所的结缘源于一次学院组织的企业参观。原本只是误打误撞地把这次社会实践当成了秋招参观报名,没想到却成了队伍中唯一的应届生。正因如此,在参观结束后,我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直接与研发主管交流。由于专业契合、待遇理想,我当机立断,抓住机会,当场与人事确定了面试时间。
7月,在顺利通过总经理面试后,我便收到了offer,并迅速签署了三方协议。整个过程高效流畅,让我切实感受到711所对相关专业应届生的重视与尊重。就这样,在秋招大幕正式拉开之前,我已成功敲定了工作,得以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毕业论文和答辩准备。
2
目前从事什么岗位?工作节奏和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目前就职于711所压缩机事业部,从事压缩机研发中的结构设计相关工作。在我的部门,95后工程师占据大多数,还有部分00后的在读所培硕士生,整个团队科研氛围浓厚,充满朝气。大家以“随时讨论、随时下车间”的工作节奏高效协作,这种开放、务实的环境正是我理想中的工作氛围。
专业的高度契合也是我选择这份工作的关键因素。日常工作中,我频繁使用机械制图和仿真计算软件,涉及热力学、动力学和机械设计等知识,而这些我都在学院六年半的学习中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711所的业务涉及多个海外市场,作为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毕业生,我的英语和法语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更重要的是,我的工作不仅仅是研发产品,还包括推动欧美领先行业垄断机型的国产化,填补国内工业领域的空白,并在全球市场上展开竞争。这份使命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充满认同与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加入711所的决心。
3
您所在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那年秋招的宣讲会上,711所的所长亲自来到交大,用两个小时的深情演讲,为同学们阐述——为什么找工作要选择上海,为什么要加入中国船舶。除了感受到所长对交大学子的殷切期望和诚挚喜爱,我也在那一刻深刻意识到,时代的浪潮正滚滚而来。
以造船业为代表的中国工业体系,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市场,向着新时代的目标稳步迈进。国际机构评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船舶工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船海订单量甚至逼近全球80%。去年,那笔震撼世界的“世纪最大造船订单”——卡塔尔能源公司与中国船舶签署的大型LNG远洋运输船合约,更是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而711所,正是这一伟大变革的核心参与者。我们为这些远洋巨轮和海工平台提供更节能、更环保、更高效的能源设备,为“中国制造”注入“新质生产力”。未来,我们仍需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全球市场。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4
对于学习学弟学妹的职业选择,您有哪些经验想要分享?
对正在求职的高年级同学们,学长有以下几点想和你们分享:
首先,早做准备。众所周知,我们巴院的学生在最后半年压力非常大,要同时面对找工作、工程师实习、毕业论文三件事。因此把可以把控时间的找工作一事尽早解决掉,为论文等腾出时间,避免多线作战,不失为好的选择。
第二,深挖行业。了解行业信息、熟悉行业情况需要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参加各种形式组织的企业参观、在实习时多看多听多聊、利用网络甚至AI等各种渠道了解行业内幕信息,对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抓紧实践。我们学院的工程师实习的一个了解工作的绝佳机会,我的实习就是在一位交大学长创业的小公司里,只有几个人,所以什么都得干,既了解了行业情况,又能抓住各种机会动手实践。即便是坐办公室的工程师,一旦离开实践的经验,也做不出成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永远不要停止学习,也不要停止实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战略眼光。根据目前的法规,从我们毕业到退休,大概是25~63周岁。在这38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世界会发生很多改变,想想38年前的世界就可想而知。因此不适宜以今天的眼光和当前流行的概念来看职业的选择,如果选择只适合今天,那20年之后呢?所以抓准行业、选好企业,需要培养战略眼光,分析长远未来的趋势。
而培养战略眼光,需要紧跟国家的战略部署,应当顺应大战略大环境。例如,来自中部六省的同学建议阅读去年5月27日发布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跟着国家的政策和战略,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易如反掌。
即便是计划留在国外发展、选择在外企任职的同学,请也不要忘记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回来建设祖国。就像日前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回到中科院的“纳米发电机之父”王中林院士,也像当年毅然回国的钱学森院士。永远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也不要忘记“祖国终将记着那些记着祖国的人”,与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最后,用周总理的诗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祝同学们求职顺利,前途无量!
征稿启事
各位亲爱的校友,我们诚邀您加入“卓工职场说”系列,共同书写卓越工程师的成长故事。
无论你是在传统行业深耕,还是在前沿领域探索,或是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做出非典型选择,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投稿方式:请将你的故事摘要(300字以内)发送至speitnews@sjt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卓工职场说+姓名+届别+行业+单位”。我们将与您进一步沟通,深度挖掘您的职场经历与成长思考。
让您的故事,成为照亮后来者的航标。期待您的分享!
当你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
卓越,从不是独行
而是带着交大巴院人的烙印
走出自己的经纬度!
---
策划|宣传与招生办
文图|郁立
责编|周向雨
▼
推 / 荐 / 阅 / 读

致毕业生|SPEIT毕业季特别企划(日程安排)

海报征集|“ΣPoster”学术交流活动,诚邀参与!

才聚中法|欢迎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栏目阅读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