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首位双博士毕越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吴越教授、巴黎高等电信学校(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旗下院校)Philippe CIBLAT教授和Michèle WIGGER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了博士研究课题,于2025年3月10日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即将获得两校双博士学位。
上海交通大学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于2020年签署博士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协议,作为首位参与该项目的博士生,毕越在无线分布式系统与信息论领域深入研究,并在多项前沿课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毕越(左二)与博士答辩委员会成员以及导师合影
此次答辩会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吸引了来自两校及其他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答辩委员会由中法双方共同邀请的6位成员组成,来自复旦大学的王昕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Angela Yingjun ZHANG教授、塞尔吉-巴黎大学的Inbar FIJALKOW教授、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Eduard JORSWIECK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化存卿教授和法国Eurecom的Derya MALAK副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

答辩会上,毕越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展示,并对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详尽的回答,显示出在该研究领域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五年博士联培生涯中,他提出了首个针对无限分布式通信系统的信息论界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和会议(如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Globecom等)。
毕越于2013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就读信息工程专业本科,2017年继续攻读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在硕士阶段,他前往巴黎高等电信学校(Télécom Paris)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期交换;硕士毕业后,他选择挑战更高的学术追求,申请上海交通大学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Institut Polytechnique de Paris)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毕越(左一)与法国导师Michèle WIGGER(右一)
以及Philippe CIBLAT(右二)交流

毕越在学术会议上作成果展示
在顺利完成答辩后,毕越同学表达了对成为两校首位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感激之情。他表示他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两所大学提供的优质资源和全力支持,更得益于双方导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帮助。尽管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但不同导师从多角度提供的思路和建议让他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展望未来,毕越同学希望能在学术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为社会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同时,他也期待自己的经历能够成为两校合作与交流的桥梁,推动两校在学术与人才培养领域进一步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卓越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首位博士生的顺利毕业,不仅为后续联培学生树立了标杆,也充分彰显了国际合作在培养顶尖人才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校在中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拓展交流规模,携手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发展,共同培养引领未来的国际化科研人才。
✦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巴黎综合理工
双学位项目
About
✦
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上海交通大学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Institut Polytechnique de Paris, IP Paris)于2020年签署了博士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协议。该项目每年计划招收5名优秀学生,旨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和科研环境,培养其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才。学生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两位导师共同指导,确保学生获得双方的优势资源和学术支持;学生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分别进行至少1.5年的学习和研究;顺利完成双方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将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分别授予的博士学位。
图 | 齐桂芳、洪帆
文 | 侯明希、齐桂芳、洪帆、毕越
编辑|周向雨
▼
推 / 荐 / 阅 / 读

在交大巴院,有一群热心学霸……

回顾|中法人工智能合作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栏目阅读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