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主办的“互鉴”系列论坛之"相逢·相知·相爱——中法一甲子友谊双人谈"在李政道报告厅成功举办。活动特邀法国著名汉学家、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特级教授白乐桑(Joël Bellassen)与中法文化交流杰出推动者、法国艺术与文学司令官勋章获得者、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老师进行主旨对谈。

法国高等教育署上海中心负责人南子跃(Olivier PEREZ)、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和副校长孙瑛、笛卡尔中学校长靳奇心、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中方院长陈彩莲等出席活动。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会主席储鋆熠担任主持。

活动伊始,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中方院长陈彩莲教授发表致辞。她对两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表示今年是中法建交61周年,亦是中法友谊走过整整一甲子的历史时刻。正如活动主题所言,从“相逢”到“相知”,再到“相爱”,两国人民在半个多世纪的交流互鉴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还回顾了中法关系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文化交流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随后,白乐桑教授和徐波老师围绕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分别以“学者”和“实践者”的角度,与现场师生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白乐桑教授以其丰富的汉学研究和亲身经历,追溯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从17世纪法国传教士对汉语的研究谈到法国汉语教育的蓬勃发展,生动讲述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偶然中有必然”,正是因为两国在文化、语言、思想等方面的深刻共鸣,才让中法友谊历久弥新。

徐波老师则从外交和文化交流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在中法关系发展中的亲历故事。他回忆起中法建交40周年时埃菲尔铁塔变身“中国红”的盛况,以及2024年他亲自策划举办的中法甲子晚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他鼓励青年学子勇敢走出国门,亲身体验异国文化,以语言为桥梁,做中外文明交流的“摆渡人”。

两位嘉宾还就语言学习的体会进行了交流分享。白乐桑教授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字本位”汉语教学法,并通过生动的例子解释了汉语独特的表达魅力;徐波老师则以自身学习法语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克服困难,感受语言带来的无限可能。他们一致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通向理解和尊重的钥匙。

本次双人谈不仅是一次跨文化的思想交流盛会,更是一场生动的人文素养实践课。它让在场的师生深刻感受到中法两国在文明互鉴中的情感共鸣与责任担当,也激励着他们将中法友谊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现场观众
活动在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正如两位嘉宾所期许的,“愿中法精神永续传承,愿两国青年携手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来源|合发办
文字|张研
图片|尹艺荷、蔡浚轩
责编|周向雨
▼
推 / 荐 / 阅 / 读

陈亿铭|是靠谱主席、也是“数理怪人”,如今他更想成为一个“支点”!

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含笛卡尔班)报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