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FR EN
  • 学院概况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党群工作
  • 菁菁校园
  • 报考我们

跨越国界的历史回响:中外师生重走“四行仓库”抗战路

10.18/2025 31

10月1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中外师生30余人齐聚苏州河畔,开展了一场以“探寻城市记忆,传承和平信念”为主题的City Walk活动。

 

师生们跟随国际静安推介官、心城市创始人朱一宁,重走“八百壮士”在苏州河畔的足迹,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对话过去,在行走中重温“四行孤军”的壮烈史诗,传递跨越国界的和平愿景。值得一提的是,谢晋元将军的孙女谢骏女士作为特邀嘉宾与师生们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四行仓库

 

 

从四行仓库出发:触摸历史的温度

 

活动从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启程。这座见证了“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的建筑,如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地标。

 

静安区文物保护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润代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学院院长助理、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王少博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打破以传统方式学习历史的'距离感'。不仅要让师生‘看到’历史,更要让大家‘走进’历史。每一步行走,都是与英雄的对话;每一处打卡,都是对和平的致敬。”

 

在纪念馆外,师生们凝视弹痕累累的西墙,聆听那段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来自法国的留学生Victor DERU深深感叹,“我以前只在书本上了解二战,但站在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重量。” 

 

沿苏州河前行:串联起抗战记忆

离开四行仓库,师生们沿着苏州河畔的历史路线继续前行,从西藏路桥到浙江路桥,从中国银行堆栈旧址到上海总商会旧址,每一处地标都承载着独特的抗战记忆与城市文脉。

 

站在西藏路桥上,导览的声音将众人的目光引向对岸:“80 年前,‘八百壮士’就是跨过这座桥突围,他们的身影曾定格在苏州河的晨曦中;如今,这座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的战略地形。”中外师生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历史建筑与现代都市”同框的画面。

行至中国银行堆栈旧址前,朱一宁向师生们讲述了这座建筑的“双重身份”:“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百壮士’从四行仓库撤退后的第一处停留点;如今,这座建筑经过修缮,成为了苏州河畔的创意空间,在这里,既能回望历史,又能看到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在浙江路桥旁,朱一宁通过展示一组由美联社摄影记者海岚·里昂1937年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为大家揭开了“八百壮士”经由此桥渡过苏州河,乘上车辆,最终被送至胶州路孤军营的历程。这座建于1908年的桥,如今依然矗立,默默诉说着昔日的历史。

 

跨越国界的对话:让和平理念扎根心底

 

 

活动在沉思与感动中步入尾声,但跨越国界的对话与回响才刚刚开始。此行不仅是一次路线追溯,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共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们,分享了他们独特的感悟。

 

 

1

带领“四百将士守四行”的抗日英雄——

谢晋元将军的孙女谢骏女士

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国际友人来到四行仓库,走近这段历史,Citywalk这种形式对促进国际青年理解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待有更多年轻人共同传承这段属于上海与世界的历史记忆。

2

学院学生创新中心主任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魏光华

以前觉得“抗战”是课本里的名词,现在才知道,它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马路里,这种‘沉浸式学习’比课堂更有感染力。

3

法籍数学教师Milan PERERA

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得以通过具体实例感知历史,“四行仓库”战役不仅是中国人民抗争的缩影,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4

日本留学生Eda SHOGO

这段在日本课本中未曾出现的历史令我深感震撼,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爱好者,我希望能成为这段历史的讲述者,让更多国际友人通过亲身体验认识真实的中国。

5

教务秘书史俏敏

实地参观带来的震撼远超任何资料,珍惜和平、做好本职工作是当代人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与继承。

6

党建指导老师付雅宁

从收到的新老照片对比中,我既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惊人成就,更深刻体会到今日和平年代与先辈牺牲奉献的深刻关联。

 

 

夕阳西下,苏州河畔的历史建筑披上金色余晖,师生们的交流声仍在空气中回荡。这场跨越国界的“历史行走”,不仅让城市记忆得以传承,更让和平的理念在中外师生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未来学院还将继续策划此类历史文化活动,让中国师生更坚定文化自信,让外国友人更理解中国精神,在文明对话中增进友谊,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行政办

文图|徐征提供

排版|谭笑

责编|周向雨